會陰側切傷口通常在產后1-2周內初步愈合,完全恢復需4-6周。具體時間因個體差異、護理情況及傷口大小而異。
一、傷口愈合階段:
產后1-3天為急性炎癥期,可能出現腫脹和輕微疼痛,需保持傷口清潔干燥。產后1-2周進入增生期,縫線逐漸吸收,表層皮膚愈合,此時應避免久坐或劇烈運動。4-6周后瘢痕組織重塑完成,疼痛感基本消失,但深層組織完全修復可能需要更長時間。
二、促進恢復的護理措施:
每日用溫水沖洗會陰部2-3次,如廁后從前向后擦拭。使用醫用冰墊緩解腫脹,選擇純棉透氣內褲并勤換衛生巾。采取側臥姿勢休息減輕傷口壓力,飲食上增加蛋白質和維生素C攝入,如雞蛋、魚肉、獼猴桃等。避免提重物或騎跨動作,產后6周內禁止性生活。
三、需就醫的情況:
若出現持續發熱、傷口滲液化膿、劇烈疼痛或裂開、異常出血伴惡臭,可能提示感染或愈合不良。伴隨會陰部硬結形成、排便排尿困難時,需排除血腫或縫合異常。糖尿病患者、貧血產婦或既往瘢痕體質者更需密切觀察。
產后42天應返院復查評估恢復情況,期間可進行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力量。哺乳期注意補充鐵劑預防貧血,使用環形坐墊分散壓力。保持樂觀心態,傷口色素沉著通常半年內會逐漸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