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腹腔膿腫可通過控制感染源、規范手術操作、增強免疫力、及時治療原發病、保持衛生習慣等措施實現。腹腔膿腫多由腹腔內感染擴散或術后并發癥引起,需從源頭阻斷致病因素。
1、控制感染源
積極治療腹腔內現有感染如闌尾炎、憩室炎等,避免炎癥擴散形成膿腫。對消化道穿孔、腸梗阻等急腹癥需及時手術干預,清除污染源。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局部感染,防止細菌向腹膜后間隙或盆腔蔓延。
2、規范手術操作
腹部手術中嚴格遵循操作規范,減少組織損傷和異物殘留。吻合口需保證血供良好,避免發生腸瘺。術后留置引流管時注意無菌操作,定期觀察引流液性狀,早期發現感染跡象。
3、增強免疫力
營養不良、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會削弱免疫功能,增加感染風險。保證優質蛋白和維生素攝入,控制血糖穩定。術后患者可補充免疫調節營養素如谷氨酰胺,促進腸黏膜屏障修復。
4、治療原發病
克羅恩病、腸結核等慢性炎癥性疾病易導致腸壁穿透性病變。需規律服用免疫抑制劑或抗結核藥物,定期復查影像學。腫瘤患者放化療期間需監測腹腔感染征兆,必要時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5、保持衛生習慣
飯前便后規范洗手,避免腸道致病菌經口攝入。女性注意會陰清潔,預防盆腔感染上行。腹部外傷后及時消毒處理,深部傷口需專業清創。長期留置導管者定期更換敷料,防止細菌定植。
日常需保持規律作息與適度運動,避免過度勞累導致抵抗力下降。術后患者應早期下床活動促進腸蠕動,飲食從流質逐步過渡到低渣食物。出現持續腹痛、發熱或排便習慣改變時及時就醫,腹部超聲或CT可明確膿腫形成。高危人群可咨詢醫生是否需要預防性使用抗生素,但須避免濫用導致菌群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