顳下頜關節是連接下頜骨與顱骨的滑膜關節,主要由關節窩、關節結節、關節盤和髁突組成,具有轉動和滑動雙重功能。
1、解剖結構
顳下頜關節由顳骨的關節窩與下頜骨的髁突構成,中間存在纖維軟骨構成的關節盤。關節囊外層為致密結締組織,內層分泌滑液減少摩擦。關節周圍有顳下頜韌帶、莖突下頜韌帶等穩定結構,咬肌、顳肌等咀嚼肌群協同完成開閉口運動。
2、生理功能
該關節可實現下頜的前后、左右及旋轉運動,參與咀嚼、吞咽和語言功能。正常關節活動時無彈響或疼痛,開口度約40-60毫米。關節盤在運動中起緩沖和分配壓力作用,其變形能力直接影響關節運動流暢性。
3、常見疾病
顳下頜關節紊亂癥表現為關節彈響、疼痛及張口受限,可能與咬合異常、外傷或精神緊張有關。骨關節炎可見關節軟骨磨損,強直性關節炎可能導致關節融合。腫瘤或發育異常也可引起關節結構改變。
4、診斷方法
臨床檢查包括觸診關節區壓痛、測量開口度及觀察下頜運動軌跡。影像學檢查首選錐形束CT評估骨性結構,MRI可顯示關節盤移位情況。肌電圖有助于鑒別咀嚼肌功能異常。
5、治療原則
輕癥采用熱敷、軟食和咬合板等保守治療,藥物可使用布洛芬緩解炎癥。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改善潤滑,嚴重結構異常需關節鏡手術或開放性手術。正畸治療可糾正咬合關系異常。
日常應避免單側咀嚼、咬硬物等不良習慣,打哈欠時用手托住下巴減輕關節負荷。寒冷季節注意面部保暖,焦慮時進行下頜放松訓練。若出現持續關節彈響伴疼痛,建議盡早就診口腔頜面外科或康復醫學科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