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期間不存在“排毒”這一生理過程,但科學飲食可緩解不適癥狀并補充營養流失。經期飲食應以溫補、易消化、富含鐵和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幫助緩解痛經、疲勞等常見問題。
紅糖姜茶是傳統溫補飲品,生姜中的姜烯酚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減輕子宮平滑肌痙攣;紅糖提供快速能量并促進鐵吸收。建議每日飲用1-2杯,血糖異常者需控制用量。
動物肝臟和紅肉富含血紅素鐵,吸收率是植物性鐵源的2-3倍。經期失血導致鐵流失增加,每日攝入50-75克熟牛肉或每周2次豬肝每次30克可預防缺鐵性貧血。搭配維生素C豐富的獼猴桃或橙子可提升鐵吸收率。
深海魚類如三文魚含ω-3脂肪酸,能抑制炎癥因子釋放,減輕痛經程度。每周食用2次,每次100-150克,烹調方式以清蒸為主。同時補充杏仁、核桃等堅果類食物,其維生素E可調節內分泌。
深色蔬菜如菠菜、莧菜提供葉酸和鎂元素,鎂離子能松弛神經肌肉,緩解經期焦躁情緒。建議焯水后涼拌,避免草酸影響礦物質吸收。根莖類食物如山藥、南瓜中的膳食纖維可維持腸道菌群平衡。
經期應避免生冷刺激食物,如冰淇淋、辛辣火鍋可能加重血管收縮。咖啡因飲品每日不超過200毫克約1杯咖啡,過量攝入會加劇乳房脹痛。出現嚴重貧血或劇烈疼痛需及時就醫排查器質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