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腔粘連可能由子宮內膜損傷、感染、手術創傷、激素水平異常、先天發育異常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現為月經異常、不孕、周期性腹痛等癥狀。
1、月經異常:宮腔粘連導致子宮內膜面積減少或功能異常,常見經量明顯減少甚至閉經。部分患者出現經期縮短至1-2天,或點滴狀出血。輕度粘連可通過宮腔鏡分離術治療,術后配合雌激素促進內膜修復。
2、不孕不育:粘連組織阻礙受精卵著床,繼發不孕占患者60%以上。典型表現為正常性生活未避孕1年未孕,可能伴隨反復流產。三維超聲可顯示宮腔形態異常,治療需行宮腔鏡下粘連松解術并放置宮內節育器防止復粘。
3、周期性腹痛:子宮內膜異位或宮腔積血引發下腹墜痛,疼痛具有周期性特征,常于經前1周開始加劇。疼痛程度與粘連范圍相關,嚴重者需服用布洛芬等止痛藥,合并感染者應加用頭孢類抗生素。
4、妊娠并發癥:已孕患者易發生胎盤植入、早產等風險,與子宮內膜基底層損傷有關。中孕期超聲顯示胎盤形態異常時,需嚴密監測胎兒發育情況,必要時進行預防性宮頸環扎術。
5、繼發感染:宮腔操作史患者出現發熱、膿性分泌物時,提示可能合并子宮內膜炎。病原體檢測包括衣原體、淋球菌培養,治療需根據藥敏結果選擇多西環素或阿奇霉素,同時行宮腔引流。
日常護理需保持外陰清潔,避免盆浴和性生活至術后3個月。飲食建議增加優質蛋白如魚肉、豆制品攝入,補充維生素E促進內膜修復。適度進行凱格爾運動改善盆腔血液循環,術后定期復查超聲監測內膜厚度,備孕者建議在醫生指導下監測排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