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癥是指子宮內膜組織生長在子宮腔以外的部位,常見于卵巢、輸卵管、盆腔腹膜等區域。該疾病可能由經血逆流、免疫異常、遺傳因素、內分泌失調、醫源性種植等原因引起。
1、經血逆流
月經期脫落的子宮內膜碎片可能通過輸卵管逆流至盆腔,并在異常位置種植生長。這種情況與先天性生殖道畸形或劇烈運動等因素相關,患者可能出現進行性加重的痛經癥狀,需通過超聲檢查輔助診斷。
2、免疫異常
機體免疫系統對異位內膜清除能力下降可能導致疾病發生。這類患者常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史,實驗室檢查可發現特定抗體陽性,臨床表現為慢性盆腔疼痛和不孕。
3、遺傳因素
有直系親屬患病史者發病概率顯著增高,特定基因突變可能影響子宮內膜細胞粘附能力。這類患者多在年輕時發病,癥狀嚴重程度與基因表達水平相關。
4、內分泌失調
雌激素水平異常升高會刺激異位內膜增殖,常見于肥胖、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這類情況往往伴隨月經紊亂,通過激素檢測和影像學檢查可明確診斷。
5、醫源性種植
剖宮產等子宮手術可能導致內膜細胞直接移植到切口部位,形成腹壁子宮內膜異位癥。術后數年內可出現周期性腫塊疼痛,需通過病理活檢確診。
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應保持規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飲食上增加深海魚、堅果等抗炎食物攝入,減少紅肉及高糖食品。適度進行瑜伽、游泳等低強度運動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環,但需避免經期劇烈運動。定期婦科檢查對監測病情變化至關重要,出現異常出血或疼痛加重應及時就醫。心理疏導可幫助緩解因慢性疼痛導致的焦慮情緒,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控制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