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蚤叮咬沒有特定人群偏好,但皮膚暴露度高、衛生條件差、接觸動物頻繁者更容易被咬。跳蚤叮咬可能引起瘙癢性皮疹,主要通過動物宿主傳播,常見于寵物飼養者、戶外活動頻繁者及居住環境潮濕擁擠的人群。
夏季穿著短袖短褲或裸露皮膚面積較大時,跳蚤更容易接觸并叮咬人體。皮膚薄嫩的兒童也較易成為目標。被叮咬后可能出現紅色丘疹或水皰,伴有劇烈瘙癢。建議戶外活動時穿長袖衣物,使用驅蟲噴霧,回家后及時洗澡更換衣物。
長期未清潔的床品、地毯或家具縫隙容易滋生跳蚤,居住環境中的跳蚤會主動尋找血源。流浪動物聚集區、老舊房屋住戶風險較高。定期用高溫蒸汽清潔家居,保持環境干燥通風,可減少跳蚤滋生。
寵物貓狗是跳蚤主要宿主,飼養者被叮咬概率顯著增加。動物收容所工作人員、獸醫也屬高危人群。建議定期為寵物驅蟲,使用跳蚤梳清理毛發,避免寵物接觸流浪動物。若發現頻繁抓撓需及時檢查。
糖尿病患者、過敏體質者被叮咬后可能出現嚴重皮膚反應,如大范圍蕁麻疹或繼發感染。這類人群需特別注意防護,被咬后可局部冷敷緩解癥狀,避免抓撓導致皮膚破損。
農民、園林工人等戶外工作者因接觸土壤和植被,可能遭遇鼠蚤或貓蚤叮咬。垃圾處理人員接觸廢棄物品時也易被跳蚤侵襲。工作時建議扎緊褲腳袖口,作業后徹底清潔皮膚和衣物。
被跳蚤叮咬后可用肥皂清洗患處,涂抹爐甘石洗劑或口服氯雷他定緩解瘙癢。若出現發熱、膿皰等感染跡象需就醫。長期防治需結合環境治理,包括徹底清潔家居、處理寵物寄生源、使用殺蟲劑噴灑角落。改善居住衛生條件、減少與不明動物接觸是預防關鍵,過敏體質者應備好抗組胺藥物以備應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