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性皮炎患者需注意避免接觸致敏原、保持皮膚清潔、合理使用藥物、調整飲食結構、加強皮膚保濕等事項。接觸性皮炎是皮膚接觸外界物質后發生的炎癥反應,主要表現為紅斑、丘疹、水皰等癥狀。
1、避免接觸致敏原
接觸性皮炎患者應明確并遠離致敏物質,常見致敏原包括金屬飾品、化妝品、洗滌劑、染發劑等。日常可選擇無香精、無色素、低敏配方的洗護用品。職業暴露人群需做好防護措施,如佩戴手套、穿防護服等。若出現可疑過敏反應,應立即停止接觸可疑物品。
2、保持皮膚清潔
患處皮膚需用溫水輕柔清洗,避免用力搓揉或使用刺激性肥皂。清潔后可選用醫用生理鹽水濕敷緩解癥狀。衣物應選擇純棉透氣材質,并及時更換被汗液或分泌物污染的衣物。注意不要抓撓皮損部位,防止繼發感染。
3、合理使用藥物
急性期可遵醫囑使用爐甘石洗劑、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等外用藥物緩解瘙癢。嚴重者可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抗組胺藥物。合并感染時需配合莫匹羅星軟膏等抗生素治療。所有藥物均應在醫生指導下規范使用,避免長期濫用激素類藥膏。
4、調整飲食結構
發病期間應忌食辛辣刺激、海鮮等易致敏食物,適量增加維生素豐富的蔬菜水果攝入。可補充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魚、亞麻籽等食物幫助抗炎。保持充足飲水,促進致敏物質代謝。記錄飲食日記有助于識別潛在食物過敏原。
5、加強皮膚保濕
修復期需堅持使用含神經酰胺、透明質酸等成分的醫用保濕劑,每日涂抹2-3次。沐浴后趁皮膚濕潤時立即涂抹保濕產品效果更佳。冬季需特別注意手足等暴露部位防護,室內可使用加濕器維持空氣濕度。
接觸性皮炎患者應建立長期管理意識,隨身攜帶抗過敏藥物以備不時之需。定期復查評估皮膚狀態,出現皮損擴散、滲液增多等加重表現應及時就醫。保持規律作息與良好心態,適度運動增強體質,但需避免劇烈運動導致出汗刺激皮膚。日常可進行過敏原檢測明確致敏物質,從源頭預防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