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的癥狀主要有上腹疼痛、飽脹不適、反酸燒心、惡心嘔吐、食欲減退等。胃病可能由飲食不當、幽門螺桿菌感染、藥物刺激、精神壓力、胃黏膜病變等因素引起。
1、上腹疼痛
上腹疼痛是胃病最常見的癥狀,疼痛多位于劍突下或左上腹,表現為隱痛、鈍痛或灼痛。急性胃炎疼痛較劇烈,慢性胃炎疼痛較輕但持續時間長。胃潰瘍疼痛具有規律性,多在餐后半小時至兩小時出現。十二指腸潰瘍疼痛則常在空腹時加重,進食后可緩解。
2、飽脹不適
飽脹不適表現為餐后腹部脹滿感,可能伴有早飽現象。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常出現此癥狀,與胃排空延遲有關。慢性胃炎患者因胃黏膜炎癥導致消化功能減弱,也會產生飽脹感。部分人群在進食產氣食物后癥狀加重。
3、反酸燒心
反酸是指胃內容物反流至食管或口腔,伴有酸味或苦味。燒心是胸骨后灼熱感,多由胃酸刺激食管黏膜引起。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這些癥狀較明顯,平臥或彎腰時加重。長期反流可能導致食管炎、Barrett食管等并發癥。
4、惡心嘔吐
惡心嘔吐常見于急性胃炎、食物中毒等情況。嘔吐物多為胃內容物,嚴重時可含有膽汁或血液。慢性胃炎患者可能在晨起時出現惡心感。頻繁嘔吐可能導致脫水、電解質紊亂,需及時就醫處理。
5、食欲減退
食欲減退是胃病的常見伴隨癥狀,患者可能出現見到食物就飽脹的現象。慢性胃炎因消化功能下降導致食欲不振。胃癌患者隨著病情進展,食欲減退會逐漸加重并伴有體重下降。長期食欲不振需警惕器質性病變。
胃病患者應注意飲食調理,選擇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油膩食物。戒煙限酒,保持規律作息。適當進行散步等輕度運動有助于胃腸蠕動。保持心情愉悅,避免精神緊張。癥狀持續或加重時應及時就醫,完善胃鏡檢查明確診斷。根據病因可采取抑酸護胃、根除幽門螺桿菌等針對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