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溶血可通過血型鑒定、抗體篩查、膽紅素檢測、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網織紅細胞計數等方式檢查,通常在出生后24小時內、黃疸出現時、出院前等時間節點進行。
1、出生24小時內:
母嬰血型不合的新生兒需在出生后立即進行血型鑒定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ABO溶血病多見于O型血母親所生A/B型嬰兒,Rh溶血病常見于Rh陰性母親所生Rh陽性二胎嬰兒。早期檢測能發現致敏紅細胞,為后續光療或換血治療提供依據。
2、黃疸初現時:
當新生兒出現皮膚黃染或經皮膽紅素值異常升高時,需緊急檢測血清總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水平。溶血性黃疸通常在出生后24-72小時內迅速進展,膽紅素每日上升幅度超過5mg/dl提示溶血活躍,此時需同步進行抗體效價測定。
3、出院前復查:
即使初期檢查結果正常,所有高危新生兒出院前需重復膽紅素檢測。部分遲發型溶血病例在出生3-7天才顯現,出院前復查可防止漏診。對于已確診患兒,需監測網織紅細胞計數評估骨髓代償情況。
4、母親產前篩查:
有不良孕產史的孕婦應在孕28周進行不規則抗體篩查。Rh陰性孕婦需定期檢測抗D抗體效價,效價≥1:16時提示胎兒可能發生溶血。產前超聲發現胎兒水腫、肝脾腫大等表現時,需行臍帶血穿刺確診。
5、特殊癥狀時:
當新生兒出現蒼白、肝脾腫大、心衰等嚴重溶血表現時,需加做血紅蛋白電泳和紅細胞滲透脆性試驗。G6PD缺乏癥患兒可能突發溶血危象,出現醬油色尿時應立即檢測G6PD酶活性。
母乳喂養期間母親需避免進食蠶豆等氧化性食物,患兒應定期監測血紅蛋白和鐵蛋白水平。光療期間注意補充維生素D,貧血嚴重者可考慮輸注洗滌紅細胞。出院后每周隨訪膽紅素至生后1個月,疫苗接種需避開溶血活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