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尿中帶血絲可能由泌尿系統損傷、感染或結石等疾病引起。常見原因包括尿路感染、腎結石、腎炎等,少數情況下可能與腫瘤有關。
泌尿系統感染是血尿最常見的原因之一。細菌侵入尿道或膀胱會引起黏膜充血破損,導致紅細胞進入尿液。患者可能伴有尿頻、尿急、排尿灼痛等癥狀。確診需進行尿常規和尿培養檢查,治療以抗生素為主,常用藥物包括左氧氟沙星、頭孢克肟等。
腎結石移動時可能劃傷尿路黏膜。結石引起的血尿往往伴隨劇烈腰痛,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超聲或CT檢查可明確結石位置和大小,5毫米以下結石多可通過多飲水自行排出,較大結石可能需要體外沖擊波碎石。
腎炎患者腎小球濾過膜受損時會出現血尿。這類血尿通常伴有蛋白尿、水腫和高血壓,需通過腎功能檢查和腎穿刺確診。治療包括控制血壓、減少蛋白尿,常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類藥物。
膀胱或腎臟腫瘤也可能導致無痛性血尿。中老年患者若出現間歇性血尿且無其他癥狀,需進行膀胱鏡和影像學檢查排除腫瘤可能。早期診斷對預后至關重要。
持續血尿超過24小時或伴隨發熱、腰痛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醫生會根據病史、體檢和實驗室檢查確定病因,針對性治療原發疾病。日常需保持充足飲水,避免憋尿和過度勞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