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急性期的皮疹通常表現為紅色斑丘疹,多出現在軀干和面部,可能伴有瘙癢但一般不痛。這類皮疹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后的免疫應答有關,主要特點有分布廣泛、形態多樣、持續時間短、無特異性、伴隨全身癥狀。
1、分布廣泛
皮疹常見于前胸、后背及面部,偶可蔓延至四肢。皮損呈對稱性分布,與普通病毒疹類似,但范圍更廣。部分患者口腔黏膜可能出現紅斑或潰瘍,這種廣泛分布與病毒血癥引起的全身炎癥反應相關。
2、形態多樣
可表現為直徑2-5毫米的紅色斑疹或稍隆起的丘疹,少數呈現蕁麻疹樣改變。皮疹形態不固定,可能融合成片,但通常不出現水皰或膿皰。這種多形性與免疫系統對病毒抗原的非特異性反應有關。
3、持續時間短
急性期皮疹多在感染后2-4周出現,持續1-3周自行消退。與慢性期機會性感染導致的皮膚病變不同,這類皮疹具有自限性,隨著病毒載量下降而緩解。若持續超過一個月需考慮其他并發癥。
4、無特異性
皮疹表現與EB病毒、風疹等病毒感染相似,無法單獨作為診斷依據。需結合高危暴露史、發熱、淋巴結腫大等全身癥狀綜合判斷。實驗室檢測HIV抗體及P24抗原是確診關鍵。
5、伴隨全身癥狀
約70%患者出現發熱、咽痛、肌肉酸痛等流感樣癥狀。皮疹常與這些癥狀同時或稍晚出現,體溫多在38.5℃以上。這種系統性炎癥反應提示病毒正在大量復制。
艾滋病急性期皮疹消退后應注意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抓撓導致繼發感染。日常需保證優質蛋白攝入如魚肉蛋奶,適量補充維生素A、C、E增強皮膚屏障功能。皮疹反復出現或伴隨持續發熱、消瘦時應立即就醫進行HIV篩查,確診后需嚴格遵醫囑進行抗病毒治療。急性期傳染性強,應避免無保護性行為及血液暴露,所有性伴侶均需接受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