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食癥是一種以刻意限制飲食、極度恐懼體重增加和體像障礙為核心特征的精神障礙。專業名稱為神經性厭食Anorexia Nervosa,屬于進食障礙的典型亞型,可分為限制型和暴食-清除型兩類。
厭食癥主要由心理社會因素、生物學因素和家庭環境共同作用引發。心理社會因素包括完美主義人格、創傷經歷或過度追求瘦削的審美觀念;生物學因素涉及下丘腦功能紊亂、血清素系統異常等神經遞質失衡;家庭環境中過度控制或情感忽視也可能成為誘因。患者通常伴隨體重顯著低于正常標準、月經紊亂、低體溫等癥狀。
治療需采取多學科協作模式。營養干預需在醫生監督下逐步增加熱量攝入,優先選擇易消化的蛋白質食物如蒸蛋羹、魚肉泥;心理治療以認知行為療法和家庭治療為主,幫助患者重建健康體像認知;藥物治療可選用氟西汀、奧氮平等調節情緒和食欲。嚴重營養不良者需住院進行腸內或腸外營養支持。
該病復發率較高,需長期隨訪管理。家屬應避免對患者進食行為過度關注或指責,轉而通過共同進餐、正念飲食訓練等方式營造放松的進食環境。當出現心率低于50次/分、血鉀低于3mmol/L等危急情況時需立即急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