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神經萎縮可通過控制基礎疾病、避免視神經損傷、定期眼科檢查、營養支持和減少環境風險等方式預防。視神經萎縮多由青光眼、視神經炎、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等疾病引起,早期干預是關鍵。
1、控制基礎疾?。?/h3>
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可能引發缺血性視神經病變,需嚴格監測血壓、血糖,遵醫囑用藥。青光眼患者需定期測量眼壓,使用降眼壓藥物如馬來酸噻嗎洛爾滴眼液、布林佐胺滴眼液等。甲狀腺功能異常者需糾正激素水平,避免壓迫視神經。
2、避免視神經損傷:
頭部外傷可能直接損傷視神經,高危活動需佩戴防護裝備。避免長期接觸甲醇等有毒化學物質,工業環境中做好眼部防護。顱內腫瘤或炎癥可能壓迫視神經,出現視力下降、視野缺損時應及時就醫。
3、定期眼科檢查:
40歲以上人群建議每年進行眼底檢查、視野測試和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青光眼高危人群需每半年監測視盤形態變化。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篩查可預防繼發性視神經萎縮。
4、營養支持:
補充維生素B族尤其是B1、B12可維持視神經髓鞘健康,多攝入深海魚、動物肝臟等食物。葉黃素和玉米黃質有助于保護視網膜神經節細胞,菠菜、羽衣甘藍等綠葉蔬菜含量豐富。避免酗酒和極端節食導致的營養不良。
5、減少環境風險:
戒煙可改善視神經血液供應,吸煙者患非動脈炎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風險增高3倍。紫外線防護需佩戴防藍光眼鏡,強光環境作業時使用護目鏡。合理用眼,連續電子屏幕使用每20分鐘遠眺20秒。
建議保持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促進眼周血液循環。飲食采用地中海模式,增加橄欖油、堅果等不飽和脂肪酸攝入。出現突發視力下降、視野缺失或色覺異常時,需立即至眼科急診排查視神經病變。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抗結核藥物者應定期復查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