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體斷裂通常由機械應力過大、材料疲勞、手術操作不當、骨結合不良或長期咬合異常等因素引起。種植體作為替代天然牙根的人工裝置,其斷裂可能與種植體設計、患者口腔習慣或術后維護不足有關。
1、機械應力過大
當種植體承受超過其負荷極限的咬合力時,例如長期咀嚼硬物或夜磨牙癥患者,金屬疲勞會逐漸累積導致斷裂。臨床表現為種植體周圍疼痛或松動,需通過咬合調整或佩戴頜墊減少應力。
2、材料疲勞
種植體長期處于周期性負荷下,鈦合金微觀結構可能出現裂紋擴展。低質量種植體或直徑過小的設計更容易發生疲勞斷裂,需通過影像學檢查評估裂紋位置。
3、手術操作不當
術中預備種植窩時過度產熱或植入扭矩過大,可能造成種植體微損傷。這類損傷在后期負荷下會成為斷裂起始點,表現為早期種植體失效。
4、骨結合不良
骨整合不充分會導致應力集中在種植體頸部,常見于骨質疏松患者或術后感染病例。X線可見種植體周圍透射影,需通過骨增量手術重新建立支持。
5、長期咬合異常
修復體設計不合理導致側向力過大,或對頜牙列存在早接觸點時,種植體頸部易發生折裂。需通過調頜或修復體重新設計改善力分布。
預防種植體斷裂需從術前評估開始,包括骨質密度測量、咬合分析及個性化種植方案設計。術后應定期復查咬合狀況,避免用種植牙啃咬硬物。對于夜磨牙患者建議佩戴頜墊,吸煙者需控制吸煙量以促進骨結合。日常使用含氟牙膏維護口腔衛生,每半年接受專業潔治。若發現種植體周圍牙齦紅腫或咬合不適,應及時就診進行影像學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