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糖尿病1型和2型的主要區別在于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及治療方式,1型糖尿病是自身免疫導致胰島β細胞破壞,2型糖尿病則與胰島素抵抗和相對分泌不足有關。
1、發病機制
1型糖尿病由遺傳易感性和環境因素觸發自身免疫系統錯誤攻擊胰島β細胞,導致胰島素絕對缺乏。2型糖尿病多與肥胖、缺乏運動等生活方式相關,表現為胰島素抵抗伴隨進行性分泌功能下降,存在家族聚集性但非自身免疫性破壞。
2、起病特點
1型糖尿病起病急驟,常見多飲多食多尿伴體重銳減,部分以酮癥酸中毒為首發癥狀。2型糖尿病起病隱匿,早期可能僅表現為肥胖或黑棘皮病,隨病情進展逐漸出現典型三多一少癥狀。
3、診斷標準
1型糖尿病確診需檢測胰島自身抗體如谷氨酸脫羧酶抗體,C肽水平通常低下。2型糖尿病診斷依賴血糖指標但抗體陰性,患兒往往伴有高胰島素血癥和代謝綜合征特征。
4、治療原則
1型糖尿病需終身胰島素替代治療,采用基礎-餐時方案或胰島素泵。2型糖尿病首選生活方式干預,效果不佳時加用二甲雙胍等口服藥,嚴重者需聯合胰島素治療。
5、并發癥風險
1型糖尿病急性并發癥以酮癥酸中毒為主,慢性并發癥與血糖控制直接相關。2型糖尿病更易早期出現高血壓、脂肪肝等代謝異常,微血管和大血管病變進展速度可能超過1型。
兒童糖尿病患者需建立規律監測血糖的習慣,1型患兒家長應掌握胰島素注射技術和低血糖處理,2型患兒需通過飲食控制與運動維持合理體重。兩類患兒均需定期篩查眼底病變、尿微量白蛋白等并發癥,建議每3個月檢測糖化血紅蛋白。日常注意預防感染,避免攝入高糖飲料,學校活動時需隨身攜帶葡萄糖片和病情說明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