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的主要臨床表現包括發熱、頭痛、肌肉疼痛、乏力、嘔吐、腹瀉、皮疹、肝腎功能損害以及出血傾向。埃博拉病毒病是一種嚴重的急性傳染病,病情進展迅速,病死率高,臨床表現可分為早期癥狀、進展期癥狀和終末期癥狀。
1、早期癥狀
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早期癥狀通常在感染后2至21天內出現,主要表現為突然發熱、劇烈頭痛、肌肉疼痛和全身乏力。患者可能出現咽喉痛、食欲不振和輕度腹痛,這些癥狀與流感或其他常見病毒感染相似,容易導致誤診。早期癥狀持續時間較短,通常在發病后3至5天內迅速進展為更嚴重的癥狀。
2、進展期癥狀
隨著病情進展,患者可能出現嚴重的胃腸道癥狀,包括持續性嘔吐、大量水樣腹瀉和腹痛。部分患者會出現結膜充血、皮疹和肝功能異常。此時患者可能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和代謝性酸中毒,病情進一步惡化可能導致多器官功能障礙。進展期癥狀通常在發病后5至7天出現,標志著疾病進入危險階段。
3、出血傾向
部分重癥患者會出現出血傾向,表現為皮膚瘀斑、黏膜出血、牙齦出血、鼻出血或消化道出血。嚴重者可能出現內臟出血或顱內出血,但并非所有患者都會出現明顯出血癥狀。出血傾向通常發生在病程的第7至10天,是疾病嚴重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
4、肝腎功能損害
埃博拉病毒感染可導致嚴重的肝腎功能損害,表現為轉氨酶升高、黃疸、少尿或無尿。實驗室檢查可見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升高,提示急性腎損傷。肝腎功能損害會進一步加重內環境紊亂,增加病死率。這些癥狀通常在病程的中后期出現,需要密切監測和及時干預。
5、終末期癥狀
疾病終末期患者可能出現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昏迷。此時患者血壓顯著下降,意識狀態惡化,呼吸循環功能衰竭,病死率極高。終末期癥狀通常在發病后10至14天出現,幸存者可能需要數周至數月才能逐漸恢復。
埃博拉病毒病的臨床表現多樣且嚴重,早期識別和隔離治療至關重要。患者應嚴格臥床休息,保持充足的水分和電解質平衡,必要時進行器官功能支持治療。接觸者需立即隔離觀察,醫護人員應采取嚴格的防護措施。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以對癥支持治療為主,疫苗預防是控制疫情的重要手段。任何疑似病例都應及時報告并轉診至指定醫療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