鑲牙和種牙的主要區別在于修復方式和適用條件,鑲牙通過固定或活動假牙修復缺失牙,種牙則通過植入人工牙根實現功能重建。具體差異涉及支撐結構、手術要求、適用人群、使用感受、維護成本五個方面。
1、支撐結構
鑲牙依賴鄰牙或牙齦作為支撐,傳統固定橋需磨削兩側健康牙齒作為基牙,活動義齒依靠卡環固定在剩余牙齒上。種牙通過鈦合金種植體與頜骨形成骨結合,無需損傷鄰牙,獨立承擔咬合力,更接近天然牙的力學分布。
2、手術要求
鑲牙通常無須外科手術,取模后即可制作修復體,過程相對簡單。種牙需進行牙槽骨植入手術,要求患者骨量充足,可能需要植骨手術預備,整體治療周期較長,需3-6個月完成骨結合后才能安裝牙冠。
3、適用人群
鑲牙適用于多數缺牙患者,尤其鄰牙穩固且不愿手術的老年人。種牙對全身健康狀況要求較高,糖尿病未控制、嚴重骨質疏松或頜骨發育不全者可能不適合,但單牙缺失或游離端缺牙患者獲益更明顯。
4、使用感受
鑲牙可能存在異物感,活動義齒易松動影響發音咀嚼,固定橋可能增加基牙負擔。種牙穩定性接近真牙,咀嚼效率較高,無基牙磨損風險,但初期可能有短暫適應期,部分人會對金屬部件產生異物感。
5、維護成本
鑲牙前期費用較低但需定期更換,活動義齒平均5-8年需調整,基牙齲壞風險增加后續治療費用。種牙初期投入較高但使用壽命可達15年以上,日常維護僅需常規口腔清潔,長期性價比可能更優。
選擇修復方式需綜合評估口腔條件、預算及預期效果。種牙雖具功能優勢但并非人人適用,骨量不足者可考慮鑲牙過渡。無論哪種方式,術后均需保持口腔衛生,定期檢查修復體狀態,避免過硬食物。吸煙可能影響種植體骨結合,建議術前戒煙。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穩定后再考慮種植手術。修復后出現疼痛或松動應及時復診,早期干預可延長修復體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