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排卵期間可通過監測卵泡發育、調整生活方式、規范用藥、預防并發癥、定期復查等方式提高成功率。促排卵通常由多囊卵巢綜合征、排卵障礙、激素水平異常等因素引起。
1、卵泡監測:
超聲監測是評估卵泡發育的核心手段,建議每2-3天進行一次陰道B超檢查。當主導卵泡直徑達18mm時提示成熟,需結合血清雌激素水平判斷觸發排卵時機。動態監測能避免多胎妊娠和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風險。
2、生活管理:
保持每日7-8小時睡眠,避免熬夜影響激素分泌。飲食選擇高蛋白食物如魚肉、豆漿,限制咖啡因攝入。適度進行散步、瑜伽等低強度運動,禁止劇烈跳躍或腹部擠壓動作。
3、藥物規范:
嚴格遵醫囑使用來曲唑、克羅米芬等促排藥物,禁止自行調整劑量。注射用尿促性素需定時定量,不同藥物需間隔特定時間服用。出現頭痛、視物模糊等副作用需立即就醫。
4、風險防范:
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表現為腹脹、尿量減少,需每日記錄體重和腹圍。多胎妊娠可能引發早產,需通過超聲確認胚胎數量。性交后避免熱水坐浴以防感染。
5、復診隨訪:
用藥5-7天后需復查激素六項,排卵后14天檢測血HCG確認妊娠。未妊娠者需分析周期數據調整方案,連續3周期失敗建議進行輸卵管造影檢查。
促排卵期間需保證每日2000ml飲水,選擇鱈魚、菠菜等富含鋅硒的食物。穿著寬松棉質內衣減少摩擦,避免接觸染發劑等化學制劑。情緒緊張可能影響下丘腦功能,可通過正念冥想調節。出現持續腹痛或陰道出血超過月經量時,應立即前往生殖中心急診處理。整個周期需建立體溫曲線圖,記錄基礎體溫變化輔助判斷黃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