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桿菌感染可通過諾氟沙星、左氧氟沙星、頭孢曲松等藥物治療,通常由飲食污染、接觸傳播、免疫力低下、泌尿系統感染、腸道菌群失衡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療:
輕中度感染首選喹諾酮類抗生素如諾氟沙星,通過抑制細菌DNA旋轉酶發揮作用。左氧氟沙星對泌尿系統感染效果顯著,需注意妊娠期禁用。頭孢曲松適用于兒童或耐藥菌株,需靜脈給藥。
2、補液支持:
腹瀉患者需口服補液鹽預防脫水,每袋兌水500ml分次飲用。重度脫水需靜脈輸注葡萄糖氯化鈉溶液,維持電解質平衡。可搭配蒙脫石散保護腸黏膜。
3、益生菌調節:
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可重建腸道微生態平衡,與抗生素間隔2小時服用。地衣芽孢桿菌能抑制致病菌繁殖,療程建議持續2周。
4、飲食管理:
急性期選擇低渣流食如米湯、藕粉,避免牛奶加重腹瀉。恢復期逐步添加蒸蘋果、山藥粥等收斂性食物。禁食生冷、辛辣及高纖維蔬菜。
5、感染控制:
便后需用氯己定洗手液清潔,患者餐具煮沸消毒。出血性腸炎患者需隔離處理排泄物。免疫功能低下者應預防性服用磷霉素。
治療期間每日飲用淡鹽水補充鈉鉀,癥狀緩解后逐步恢復散步等低強度運動。居家護理重點監測體溫及排便性狀,若出現血便或持續高熱需急診復查血常規與糞便培養。恢復期建議持續補充復合維生素B族及鋅制劑促進腸黏膜修復,三個月內避免生食海鮮等高風險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