絨毛穿刺術后需臥床休息1-3天,具體時間取決于個體恢復情況。術后護理需關注出血預防、感染控制、疼痛管理、活動限制及情緒調節。
1、出血預防:
術后24小時內需絕對臥床,避免腹部用力動作如咳嗽或打噴嚏時用手按壓穿刺部位。觀察陰道出血量,若出現鮮紅色血液或血塊需立即就醫。使用一次性護理墊監測出血情況,術后72小時內禁止盆浴或性生活。
2、感染控制:
保持穿刺點敷料干燥48小時,每日用碘伏消毒周圍皮膚。體溫監測每日2次,若持續超過37.5℃需排查感染。術后一周內避免游泳、泡溫泉等可能污染創面的活動,遵醫囑預防性使用頭孢類抗生素。
3、疼痛管理:
穿刺部位可能出現輕微脹痛,可用冰袋間歇冷敷15分鐘/次。避免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鎮痛藥,推薦對乙酰氨基酚緩解疼痛。若出現劇烈腹痛伴腰酸,需警惕宮縮或內出血可能。
4、活動限制:
術后3天內以床上翻身為主,3天后可逐步下床短時間如廁。一周內禁止提重物、彎腰等增加腹壓動作,乘車時使用安全帶需避開腹部。恢復期避免瑜伽、跑步等劇烈運動,建議選擇散步等低強度活動。
5、情緒調節:
術后焦慮多源于對檢查結果的擔憂,可通過正念呼吸練習緩解壓力。與主治醫生保持溝通,明確獲取報告的具體時間。家人應避免過度詢問增加心理負擔,出現持續失眠時可尋求專業心理疏導。
術后飲食宜選擇高蛋白的魚肉、雞蛋、豆制品促進組織修復,每日保證2000ml溫水攝入。可進行踝泵運動預防靜脈血栓,具體方法為平躺時交替屈伸腳踝每小時10次。保持環境溫度22-26℃,避免受涼引發宮縮。術后2周需復查B超確認胎兒狀況,出現胎動異常、持續腹痛或發熱癥狀需急診處理。恢復期間建議穿著寬松棉質衣物,避免壓迫穿刺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