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痛經指無盆腔器質性病變的經期疼痛,可能與子宮收縮異常、前列腺素分泌過多、精神緊張、寒冷刺激、體質虛弱等因素有關。
1、子宮收縮異常:
月經期子宮內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引起子宮平滑肌過強收縮,血管痙攣造成子宮缺血。熱敷下腹部、服用布洛芬等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劑可緩解癥狀,避免劇烈運動。
2、前列腺素分泌過多:
子宮內膜脫落時釋放大量前列腺素F2α,刺激痛覺神經末梢。日常補充歐米伽3脂肪酸如深海魚、亞麻籽油,經前一周避免攝入咖啡因和酒精。
3、精神緊張因素:
焦慮情緒會降低疼痛閾值,通過神經內分泌調節加重痛感。練習腹式呼吸、瑜伽等放松訓練,保持每天7小時睡眠,必要時進行認知行為治療。
4、寒冷刺激影響:
經期受涼導致盆腔血管收縮加劇,可能引起寒凝血瘀型痛經。經期注意腰腹部保暖,飲用生姜紅糖水,艾灸關元穴和三陰交穴。
5、體質虛弱誘因:
氣血不足或腎虛體質者子宮供血較差,臨床常見面色蒼白、經量少色淡。平時可食用當歸羊肉湯、枸杞紅棗粥,配合八段錦改善循環。
建議經期保持適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每日攝入富含鎂的香蕉、堅果,避免生冷飲食。疼痛持續超過3天或伴隨發熱嘔吐時需排除子宮內膜異位癥等繼發性病變,及時婦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