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疼痛可通過藥物鎮痛、物理治療、營養補充、運動康復及生活方式調整等方式緩解。疼痛通常由骨量流失加速、微骨折形成、肌肉代償性緊張等原因引起。
非甾體抗炎藥如塞來昔布、雙氯芬酸鈉能減輕炎癥性骨痛,但需警惕消化道副作用。降鈣素類藥物如鮭降鈣素可通過抑制破骨細胞活性直接緩解骨痛,尤其適用于急性椎體骨折后疼痛。阿侖膦酸鈉等雙膦酸鹽類藥物需長期使用,通過延緩骨質流失間接改善慢性疼痛。
體外沖擊波治療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肌肉附著點疼痛。低頻脈沖電磁場能刺激成骨細胞活性,每日30分鐘治療可提升骨密度并減輕隱痛。溫熱療法采用40℃左右熱敷,每次20分鐘,可松弛痙攣肌肉并改善關節僵硬。
鈣攝入量需達每日1000-1200毫克,優先選擇乳制品、豆腐、深綠色蔬菜等富含鈣鎂的食物。維生素D3每日補充800-1000IU,陽光照射不足者可增加至2000IU。蛋白質攝入控制在每公斤體重1-1.2克,過量可能增加鈣排泄。
水中太極可減少關節負荷,每周3次能增強核心肌群穩定性。抗阻訓練使用彈力帶進行,重點鍛煉脊柱旁肌群,每次8-12個動作為一組。平衡訓練如單腿站立需在保護下進行,預防跌倒引發的脆性骨折。
體重指數建議維持在18.5-23.9之間,減輕膝關節承重壓力。吸煙者骨量流失速度較常人快1.5-2倍,戒煙后每年可提升1-2%骨密度。居家環境需移除地毯、過道雜物,浴室加裝防滑墊和扶手。
嚴重疼痛持續不緩解或出現身高縮短4厘米以上,需進行骨密度檢查排除椎體壓縮性骨折。突發劇烈腰痛伴活動受限時,應及時排除病理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