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牙失敗主要表現為種植體松動、持續疼痛、牙齦紅腫或流膿、咬合功能異常以及影像學檢查顯示骨結合失敗。種植牙失敗可能與感染、骨量不足、手術操作不當、全身性疾病或術后護理不當等因素有關。
1、種植體松動
種植體與頜骨未能形成穩定的骨結合時,會出現明顯晃動或移位。早期松動可能伴隨輕微疼痛,后期可能完全脫落。需通過臨床檢查和影像學評估確認松動程度,若松動明顯通常需取出種植體。
2、持續疼痛
術后超過兩周仍存在劇烈疼痛或鈍痛,可能提示種植體周圍炎癥或神經損傷。疼痛可能放射至耳部或太陽穴,伴隨局部腫脹時需警惕感染。長期疼痛未緩解者需考慮種植體取出或二次手術。
3、牙齦紅腫流膿
種植體周圍牙齦持續發紅、腫脹或滲出膿液,是種植體周圍炎的典型表現。可能伴隨口臭、出血,嚴重時會導致頜骨吸收。需通過牙周探診和X光檢查判斷感染范圍,必要時配合抗生素治療。
4、咬合功能異常
種植牙修復后出現咬合過高、咀嚼無力或鄰牙酸痛,可能因種植體位置偏差或修復體設計不當導致。長期異常咬合可能引發顳下頜關節紊亂,需及時調整修復體或重新植入。
5、骨結合失敗
影像學檢查顯示種植體與骨組織之間存在明顯間隙或周圍骨質吸收,表明骨整合失敗。常見于骨質疏松患者或術后過早負重的情況,需通過骨增量手術或更換種植系統處理。
預防種植牙失敗需選擇經驗豐富的醫師,術前完善口腔檢查和全身評估,控制糖尿病等基礎疾病。術后嚴格遵循醫囑使用漱口水,避免吸煙和過硬食物,定期復查口腔衛生狀況。若出現異常癥狀應及時就診,早期干預可提高補救成功率。日常建議使用軟毛牙刷清潔種植體周圍,配合沖牙器減少菌斑堆積,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專業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