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液表皮樣癌的治療效果與腫瘤分期、病理分級密切相關。早期低度惡性黏液表皮樣癌預后較好,5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而高度惡性或晚期病例治療難度顯著增加。
治療效果主要取決于三個關鍵因素。病理分級是核心影響因素,低度惡性腫瘤細胞分化較好,生長緩慢,手術完全切除后復發率低于15%;中度惡性需結合術后放療,高度惡性則需綜合放化療。腫瘤分期直接決定治療方案,Ⅰ-Ⅱ期患者通過根治性手術可獲得較好療效,Ⅲ期需擴大切除范圍并聯合淋巴結清掃,Ⅳ期以姑息治療為主。手術切除的徹底性也直接影響預后,頜面部腫瘤需注意保留重要神經功能,腮腺區手術需避免面神經損傷。
對于高度惡性或晚期病例,靶向治療如EGFR抑制劑、抗血管生成藥物可作為補充手段。基因檢測指導下的個體化治療能提升晚期患者生存質量。術后需每3-6個月復查頭頸部MRI或CT,監測有無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
唾液腺惡性腫瘤中黏液表皮樣癌占比約35%,其治療需由頭頸腫瘤外科、放療科、病理科多學科協作完成。建議確診后盡早就診于具備腫瘤治療資質的醫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