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晚期陰道真菌感染可能對胎兒產生影響,但多數情況下影響較小。真菌感染可能由妊娠期激素變化、免疫力下降、血糖控制不佳、衛生習慣不良、抗生素使用等因素引起,需及時干預避免早產或新生兒感染。
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會導致陰道糖原增加,為真菌繁殖創造有利環境。常見癥狀為外陰瘙癢、豆渣樣白帶、排尿灼熱感。輕度感染可通過保持外陰清潔干燥、穿透氣棉質內褲、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劑等方式緩解。醫生可能推薦克霉唑栓、制霉菌素片等局部抗真菌藥物,這些藥物在孕期使用相對安全。
若感染未及時控制,可能上行感染導致胎膜早破或早產。分娩過程中胎兒經產道接觸真菌,可能引發新生兒鵝口瘡或尿布區皮炎。妊娠合并糖尿病或免疫缺陷孕婦風險更高,需加強血糖監測和產前檢查。出現發熱、腹痛或陰道出血等嚴重癥狀應立即就醫。
孕晚期需每日用溫水清洗外陰并更換內褲,避免盆浴和公共泳池。飲食上減少高糖食物攝入,適量補充乳酸菌制劑有助于維持菌群平衡。所有治療均需在產科醫生指導下進行,禁止自行使用口服抗真菌藥物。定期進行白帶常規檢查可早期發現感染,建議孕36周后每周進行產檢評估感染控制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