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感冒可通過蒙脫石散、口服補液鹽、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等藥物緩解癥狀,通常由病毒感染、飲食不當、腹部受涼、免疫力下降、胃腸功能紊亂等原因引起。
1、止瀉藥物:
蒙脫石散通過吸附腸道內病原體減輕腹瀉癥狀,洛哌丁胺可抑制腸蠕動但需謹慎使用。腹瀉嚴重時需配合補液防止脫水,避免空腹服用刺激性食物。
2、補液治療:
口服補液鹽能糾正水電解質失衡,WHO推薦配方含氯化鈉、枸櫞酸鈉等成分。嘔吐頻繁者可少量多次飲用,兒童每公斤體重50-100毫升/天。
3、益生菌調節:
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能恢復腸道菌群平衡,地衣芽孢桿菌活菌膠囊可抑制致病菌繁殖。服用時需與抗生素間隔2小時,冷藏保存保持活性。
4、病毒感染:
諾如病毒、輪狀病毒等感染可能引發胃腸感冒,通常表現為水樣便、低熱等癥狀。病程具有自限性,避免濫用抗生素,發熱超過38.5℃可服用對乙酰氨基酚。
5、胃腸紊亂:
胃腸動力異常可能與精神緊張、食物過敏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腹脹、腸鳴等癥狀。發病期間選擇米粥、面條等低渣飲食,暫停乳制品攝入。
胃腸感冒期間建議選擇低纖維飲食如蒸蘋果、山藥粥,避免生冷油膩食物。適當飲用姜茶可緩解惡心癥狀,恢復期進行腹部順時針按摩促進腸蠕動。癥狀持續3天以上或出現血便、持續高熱需及時就醫,兒童及老年人需特別注意脫水指征如尿量減少、眼窩凹陷等表現。保持餐具消毒與手衛生可預防交叉感染,居家隔離至癥狀消失后48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