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膜腔穿刺術的并發癥包括感染、出血、羊水滲漏、胎兒損傷及流產風險。這些情況通常與操作技術、孕婦體質或胎兒位置等因素相關。
1、感染風險:
術后可能發生子宮內感染或絨毛膜羊膜炎,多因消毒不徹底或細菌侵入引起。表現為發熱、下腹痛或陰道分泌物異常。預防需嚴格無菌操作,出現癥狀時需使用抗生素如頭孢曲松、阿奇霉素治療。
2、穿刺點出血:
胎盤或子宮血管損傷可能導致局部血腫或陰道出血。輕度出血可自行停止,嚴重者需壓迫止血或輸注凝血因子。孕婦凝血功能障礙會增加該風險。
3、羊水滲漏:
胎膜穿孔可能引發羊水緩慢滲漏,發生率約1%-2%。多數情況下滲漏可自愈,持續滲漏可能誘發宮縮。需臥床休息并監測羊水量,必要時進行羊膜腔灌注。
4、胎兒損傷:
穿刺針誤傷胎兒肢體或重要器官的概率低于0.1%,多見于孕早期操作或胎兒活動頻繁時。超聲引導可降低風險,損傷后需胎兒醫學專科評估。
5、流產風險:
術后流產發生率約0.5%-1%,與操作刺激、感染或羊水過少有關。高齡孕婦或子宮敏感者風險較高,需術后監測胎心及宮縮情況。
術后24小時內避免劇烈活動,觀察體溫及陰道流液情況。飲食宜選擇高蛋白食物如魚肉、雞蛋,補充維生素C促進組織修復。出現持續宮縮、發熱或胎動異常需立即就醫。定期超聲復查羊水指數及胎兒生長發育狀態,術后兩周內禁止性生活及盆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