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硬化性閉塞癥可通過控制血壓血脂、戒煙限酒、規律運動、健康飲食、定期體檢等方式預防,通常由高脂血癥、高血壓、糖尿病、吸煙、遺傳因素等原因引起。
1、控制三高: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是動脈硬化的主要危險因素。定期監測血壓血糖,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空腹血糖維持在6.1mmol/L以內。血脂管理重點關注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建議通過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藥物調節,配合深海魚類、堅果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
2、戒煙限酒:
煙草中尼古丁會直接損傷血管內皮細胞,每日吸煙20支者患病風險增加3倍。酒精攝入量男性每日不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可采用尼古丁替代療法配合心理疏導逐步戒煙,避免被動吸煙環境。
3、科學運動:
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自行車等。運動時心率維持在220-年齡×60%~70%區間,運動前后需充分熱身拉伸。下肢動脈疾病患者可進行踏車訓練,改善側支循環。
4、飲食調整:
采用地中海飲食模式,每日攝入500克新鮮蔬果,優選菠菜、西蘭花等深色蔬菜。主食選擇燕麥、糙米等全谷物,限制動物內臟、油炸食品。烹飪使用橄欖油,每日鹽攝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避免腌制食品。
5、定期篩查:
40歲以上人群每年檢測踝肱指數ABI,糖尿病患者需加強下肢動脈超聲檢查。具有家族史者應提前至30歲開始篩查,發現斑塊早期可考慮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或血管成形術干預。
預防動脈硬化性閉塞癥需建立長期健康管理計劃,每日保證7小時睡眠,通過瑜伽、冥想緩解壓力。飲食中增加大蒜、生姜等具有抗炎作用的食材,每周食用2-3次深海魚補充ω-3脂肪酸。運動建議采用間歇訓練法,如快走與慢走交替進行。冬季注意肢體保暖,避免血管痙攣,出現間歇性跛行癥狀及時血管外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