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頭包皮炎是發生在男性龜頭及包皮部位的炎癥性疾病,醫學上稱為龜頭炎或包皮炎,常合并發生。該病主要表現為局部紅腫、瘙癢、分泌物異常,嚴重時可影響排尿功能。
龜頭包皮炎主要由三類因素引起。生理性因素包括包皮過長或包莖導致清潔困難,局部潮濕環境易滋生細菌;頻繁使用刺激性洗劑或肥皂破壞皮膚屏障;性生活衛生不良引發感染。病理性因素中,真菌感染如白色念珠菌和細菌感染如鏈球菌、葡萄球菌最常見,可能與糖尿病等基礎疾病降低免疫力有關,通常伴隨白色豆渣樣分泌物或膿性分泌物。
治療需根據病因選擇干預措施。生理性因素以日常護理為主,每日用溫水清洗龜頭及包皮內側,保持干燥;避免使用堿性洗劑;包莖患者建議成年后行包皮環切術。病理性因素需藥物干預,真菌性龜頭炎可外用克霉唑乳膏或口服氟康唑,細菌性感染需使用莫匹羅星軟膏,合并全身癥狀時需口服頭孢類抗生素。
出現以下情況需及時就醫:陰莖頭潰爛或滲血、排尿疼痛伴發熱、反復發作超過兩周。兒童患者合并包莖時可能需急診處理防止尿潴留。預防重點在于規范清潔、控制血糖、性伴侶同治,包皮過長者建議青春期后評估手術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