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孕期通常需要監測卵泡發育情況,有助于提高受孕概率。卵泡監測主要通過超聲檢查實現,適用于月經不規律、長期未孕或存在排卵障礙的女性。健康女性在嘗試自然受孕6個月內無須常規監測。
1、月經不規律者
月經周期紊亂可能提示排卵異常,需通過陰道超聲動態觀察卵泡生長。從月經第10天開始隔日檢查,記錄卵泡直徑變化。當優勢卵泡達18毫米時提示即將排卵,可指導同房時機。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常需藥物誘導排卵后配合監測。
2、長期未孕女性
正常性生活未避孕1年未孕者建議評估排卵功能。連續監測可發現卵泡發育遲緩、黃素化未破裂等異常。對于子宮內膜異位癥或輸卵管因素導致的不孕,監測能排除排卵因素。部分女性需聯合基礎體溫測定判斷黃體功能。
3、存在排卵障礙
下丘腦性閉經、高泌乳素血癥等疾病直接影響卵泡成熟。監測可評估克羅米芬等促排藥物效果,避免多卵泡發育引發卵巢過度刺激。甲狀腺功能異常者需先糾正內分泌再監測,避免無效觀察。
4、輔助生殖技術
試管嬰兒治療必須嚴格監測卵泡數量及大小,決定取卵時機。拮抗劑方案需在卵泡14毫米時開始用藥,自然周期移植需確認排卵后黃體形成。凍胚移植前也需監測內膜與卵泡同步性。
5、特殊健康狀況
卵巢儲備功能下降者需評估竇卵泡數量,子宮內膜息肉術后要觀察卵泡期內膜修復。有卵巢手術史女性監測可預防卵泡早排,盆腔粘連患者需經腹超聲輔助觀察。
備孕期間保持均衡飲食,適量補充維生素E和葉酸有助于卵泡質量。避免熬夜和過度運動干擾激素分泌,每周3次有氧運動可改善卵巢血流。同房頻率建議排卵期隔日一次,過度頻繁可能降低精子質量。若監測發現持續無排卵或卵泡異常,應及時就診生殖醫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