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突然腫脹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常見誘因包括局部損傷、過敏反應、感染或系統性疾病。腫脹程度可從輕微浮腫至明顯膨隆,部分情況可能伴隨疼痛或功能障礙。
局部損傷是手腫的最常見生理性因素。跌倒、撞擊或過度使用可能導致軟組織挫傷、骨折或肌腱炎。這類腫脹通常伴隨淤青、壓痛和活動受限,冰敷和抬高患肢可緩解癥狀。
過敏反應也可能引發突發性手腫。接觸性皮炎如金屬、清潔劑或食物過敏可導致血管神經性水腫,表現為皮膚發紅、瘙癢或蕁麻疹。避免過敏原并服用抗組胺藥物有助于改善癥狀。
感染性疾病需警惕病理性因素。甲溝炎、蜂窩織炎等細菌感染會引起局部紅腫熱痛,嚴重時伴隨發熱和膿液滲出。這類情況需抗生素治療,必要時需切開引流。
淋巴循環障礙可能與系統性疾病相關。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或絲蟲病會導致單側手部持續性腫脹,表現為皮膚增厚和凹陷性水腫。壓力治療和功能鍛煉可改善淋巴回流。
腎臟或心臟疾病是潛在的嚴重病因。腎病綜合征或心力衰竭可能引起雙側對稱性水腫,常伴隨尿量減少、呼吸困難等癥狀。需通過利尿劑和原發病治療控制病情。
若腫脹持續超過48小時、快速加重或伴隨高熱、呼吸困難,建議立即就醫排查深靜脈血栓、敗血癥等危重情況。日常應注意保護手部免受外傷,控制鈉鹽攝入以預防水腫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