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屑病與牛皮癬是同一種疾病的不同名稱,二者均指慢性炎癥性皮膚病,醫學規范名稱為銀屑病。牛皮癬是民間俗稱,可能因皮損表面覆蓋銀白色鱗屑而得名。
1、命名差異:
銀屑病是醫學標準術語,國際疾病分類中采用該名稱,強調疾病本質為角質形成細胞異常增殖引發的炎癥反應。牛皮癬屬于民間俗稱,源于患者皮損特征類似牛皮膚粗糙脫屑的外觀,但該名稱可能誤導公眾認為與真菌感染有關。
2、認知誤區:
部分患者誤認為牛皮癬具有傳染性,實際銀屑病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不存在人際傳播風險。這種誤解可能導致患者遭受歧視,正確使用醫學名稱有助于消除偏見。
3、診斷標準:
典型臨床表現為邊界清晰的紅色斑塊,覆蓋銀白色鱗屑,刮除鱗屑可見薄膜現象和點狀出血。病理檢查可見角化不全、Munro微膿腫等特征性改變,這些診斷依據在醫學文獻中均以銀屑病為規范名稱記錄。
4、治療原則:
輕中度患者可采用維生素D3衍生物如卡泊三醇、糖皮質激素如鹵米松等外用藥物;中重度需聯合光療或系統用藥阿維A、甲氨蝶呤。生物制劑司庫奇尤單抗適用于頑固病例,所有治療方案均以銀屑病為診斷名稱。
5、疾病管理:
需建立長期隨訪計劃,監測代謝綜合征等共病。患者教育應強調規范命名的重要性,避免因俗稱導致治療延誤。心理干預可改善因皮損外觀引發的社交恐懼。
銀屑病患者日常需避免搔抓刺激,沐浴水溫控制在37℃以下,使用無皂基清潔劑。飲食建議增加ω-3脂肪酸攝入深海魚、亞麻籽,限制高糖高脂食物。適度日光浴有助于改善皮損,但需避開正午時段并控制時長。規律運動可緩解焦慮情緒,推薦游泳、瑜伽等低損傷運動。冬季注意皮膚保濕,選擇含尿素或神經酰胺的潤膚劑,衣物宜選純棉材質減少摩擦。戒煙限酒可降低復發風險,保證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調節。出現關節腫痛、指甲凹陷等表現應及時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