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占位可能由腎囊腫、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腎細胞癌、腎盂腫瘤、腎轉移瘤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超聲檢查、CT掃描、MRI成像、病理活檢、手術切除等方式明確診斷和治療。
1、腎囊腫:
腎囊腫是最常見的良性腎占位病變,多為先天性或年齡增長導致。囊內充滿液體,通常無癥狀,偶有腰部脹痛。直徑小于4cm的單純性囊腫無需治療,定期復查超聲即可;體積增大或出現感染時可在超聲引導下穿刺抽液。
2、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由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異常增生形成的良性腫瘤,可能與結節性硬化癥相關。典型表現為腰部隱痛和間歇性血尿,CT可見脂肪密度影。腫瘤直徑超過4cm或伴發出血時需行動脈栓塞術或腎部分切除術。
3、腎細胞癌:
占腎惡性腫瘤的85%,與吸煙、肥胖和遺傳因素相關。早期常無癥狀,進展期可出現血尿、腰痛和腹部包塊三聯征。根治性腎切除術是主要治療手段,靶向藥物如舒尼替尼、帕唑帕尼可用于晚期患者。
4、腎盂腫瘤:
起源于尿路上皮的惡性腫瘤,長期接觸化工染料或鎮痛藥濫用是危險因素。典型癥狀為無痛性肉眼血尿,可伴有輸尿管梗阻。診斷依賴尿細胞學檢查和輸尿管鏡活檢,治療需行腎輸尿管全長切除術。
5、腎轉移瘤:
其他器官惡性腫瘤通過血行轉移至腎臟,常見原發灶包括肺癌、乳腺癌和黑色素瘤。多表現為多發占位,常伴有體重下降和原發癌癥狀。治療以全身化療為主,如順鉑、紫杉醇等方案,局部可行姑息性放療。
發現腎占位后需完善增強CT等檢查明確性質,日常注意監測血壓和腎功能,限制高蛋白飲食每日不超過0.8g/kg,避免劇烈運動防止腫瘤破裂。出現持續腰痛或血尿應立即就診,術后患者每3-6個月復查泌尿系超聲和胸腹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