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新生兒吐奶可通過調整喂養姿勢、控制喂養量、拍嗝處理、避免過度搖晃、選擇合適奶嘴等方法實現。新生兒吐奶主要與胃腸發育不完善、喂養方式不當等因素有關。
1、調整喂養姿勢
喂養時保持新生兒頭部高于身體,采用半直立姿勢。母乳喂養時讓嬰兒完全含住乳暈,奶瓶喂養時確保奶嘴充滿奶液。喂奶后維持豎抱姿勢15-20分鐘,利用重力作用減少奶液反流。避免平躺喂養或讓嬰兒頭部后仰,這些姿勢容易導致吞咽空氣或奶液倒流。
2、控制喂養量
按需喂養但單次不宜過量,新生兒胃容量約為30-60毫升。母乳喂養每側乳房哺乳10-15分鐘,人工喂養每次30-60毫升為宜。觀察嬰兒停止吸吮、扭頭回避等飽腹信號后立即停止。過度喂養會撐大胃部,增加賁門括約肌壓力導致吐奶。
3、拍嗝處理
喂養中途及結束后需進行拍嗝,將嬰兒豎抱于肩頭,手掌呈空心狀由下至上輕拍背部。每次拍嗝持續3-5分鐘,直至聽到嗝聲。拍嗝能排出吞咽時吸入的空氣,減少胃內壓力。若未拍出嗝聲,可讓嬰兒保持直立姿勢10分鐘再嘗試。
4、避免過度搖晃
喂奶后1小時內避免劇烈搖晃、換尿布或俯臥活動。這些動作會擠壓腹部,促使胃內容物反流。如需移動嬰兒應保持身體平穩,動作輕柔。玩耍互動建議安排在喂奶前或消化1小時后進行,防止胃部受壓迫引發吐奶。
5、選擇合適奶嘴
人工喂養時選擇流速適中的奶嘴,倒置時奶液應呈滴狀連續滴落。孔洞過大易導致嗆奶,過小會使嬰兒費力吞咽空氣。定期檢查奶嘴是否老化變形,出現裂紋或孔洞擴大需立即更換。奶溫控制在37-40℃為宜,過冷過熱都可能刺激胃腸蠕動異常。
除上述措施外,家長需注意觀察吐奶頻率與性狀。若吐奶呈噴射狀、伴隨哭鬧拒食或體重增長緩慢,應及時就醫排除病理性因素。日常可給嬰兒穿戴寬松衣物,喂奶后30分鐘內避免平躺。隨著月齡增長,嬰兒賁門括約肌逐漸發育成熟,吐奶現象會自然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