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下腫塊可能由毛囊炎、皮脂腺囊腫、淋巴結炎、脂肪瘤、乳腺增生等原因引起,可通過局部熱敷、抗生素治療、手術切除等方式干預。
1、毛囊炎:
細菌感染毛囊導致紅腫硬結,伴隨壓痛或膿液滲出。保持腋下清潔干燥,避免刮毛刺激,外用莫匹羅星軟膏或夫西地酸乳膏抗感染,化膿時需由醫生切開引流。
2、皮脂腺囊腫:
皮脂腺導管阻塞形成囊性腫物,質地柔軟且可移動。囊腫較小可觀察,增大或感染時需手術完整切除囊壁,避免擠壓以防炎癥擴散。
3、淋巴結炎:
可能與上肢感染、結核病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黃豆至蠶豆大小硬結伴觸痛。急性期需口服頭孢克洛或阿莫西林,結核性淋巴結炎需規范抗結核治療。
4、脂肪瘤:
脂肪組織異常增生形成無痛性包塊,生長緩慢且邊界清晰。直徑超過3cm或影響活動時,可通過脂肪瘤摘除術或激光消融治療。
5、男性乳腺發育:
激素失衡導致腺體增生,腫塊多位于乳暈下方。輕度可自行消退,持續增大需服用他莫昔芬,嚴重者行腺體切除術。
日常需選擇寬松透氣的棉質衣物,避免腋窩長期摩擦。每周進行3次有氧運動如快走或游泳,控制體重減少脂肪堆積。飲食增加西蘭花、深海魚類等抗炎食物攝入,限制酒精及高糖飲食。腫塊持續增大、破潰或伴隨發熱時需及時就診普外科或乳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