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早期可能出現接觸性出血、陰道分泌物異常、下腹隱痛、排尿不適及月經異常等癥狀。主要有接觸性出血、陰道排液、盆腔疼痛、泌尿系統癥狀、月經改變五種表現。
1、接觸性出血
性交后或婦科檢查后出現少量陰道出血是典型早期信號。出血量通常較少,可能呈現粉紅色或褐色,易被誤認為月經不調。這種出血源于腫瘤組織脆性增加,接觸時毛細血管破裂所致。建議出現該癥狀時及時進行宮頸細胞學檢查和人乳頭瘤病毒檢測。
2、陰道排液
約半數患者早期出現白色或血性陰道分泌物,稀薄如水樣或米泔狀,可能伴有特殊腥臭味。分泌物異常與癌組織壞死脫落有關,合并感染時氣味加重。需與普通陰道炎鑒別,持續兩周以上的異常排液應警惕。
3、盆腔疼痛
腫瘤浸潤可引發間歇性下腹墜脹或腰骶部酸痛,疼痛多呈鈍性,在勞累或性交后加重。早期疼痛程度較輕且定位模糊,易被忽視。若疼痛持續存在或夜間加重,可能提示病情進展。
4、泌尿系統癥狀
腫瘤壓迫或侵犯膀胱可出現尿頻尿急,侵犯輸尿管可能引起腎積水。部分患者表現為排尿疼痛或肉眼血尿,需與泌尿系統感染鑒別。這些癥狀出現往往意味著病灶已超出宮頸范圍。
5、月經改變
包括經期延長、經量增多或非經期出血,常見于內生型宮頸癌。腫瘤影響子宮收縮或破壞血管可導致異常出血。圍絕經期女性出現不規則出血時更應提高警惕。
定期宮頸癌篩查是早期發現的關鍵,建議21歲以上女性每3年進行宮頸細胞學檢查,30歲以上可聯合HPV檢測。保持單一性伴侶、接種HPV疫苗、避免吸煙等措施有助于預防。出現上述癥狀持續兩周以上應及時就診婦科,通過陰道鏡檢查、宮頸活檢等明確診斷。早期宮頸癌治愈率較高,規范治療同時需注意保持外陰清潔、避免劇烈運動、加強營養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