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系膜上動脈栓塞通常由心臟或血管內的血栓脫落阻塞血管引起。該病可能由心房顫動、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瓣膜病、高凝狀態或近期心臟手術等因素誘發,典型表現為突發劇烈腹痛、惡心嘔吐、便血及腸鳴音減弱。
心房顫動是常見誘因,心臟不規則跳動易形成左心房血栓,脫落后隨血流阻塞腸系膜上動脈。患者可能伴有心悸、氣短等心律失常癥狀,需通過抗凝藥物如華法林、利伐沙班預防血栓,必要時行射頻消融術恢復心律。
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管壁斑塊破裂,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此類患者多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病,表現為間歇性腹痛、體重下降。治療需控制危險因素,使用阿托伐他汀穩定斑塊,嚴重狹窄時需血管支架植入。
心臟瓣膜病如二尖瓣狹窄使血流淤滯產生附壁血栓,脫落后引發栓塞。患者可能有風濕熱病史或心臟雜音,需長期服用抗凝藥,瓣膜嚴重病變者需行人工瓣膜置換術。
高凝狀態如抗磷脂抗體綜合征、惡性腫瘤增加血栓風險。患者可能出現反復靜脈血栓,需檢測凝血功能,使用低分子肝素等抗凝治療,同時處理原發病。
近期心臟手術如冠脈搭橋因體外循環激活凝血系統,術后需嚴格抗凝監測。突發腹痛伴腹膜刺激征時需緊急取栓或腸切除手術,延誤治療可導致腸壞死、感染性休克。
若出現持續腹痛伴便血,需立即就醫行CT血管造影確診。早期介入或手術是挽救腸管的關鍵,延誤超過6小時腸壞死風險顯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