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火癥狀可通過知柏地黃丸、六味地黃丸、大補陰丸等中成藥調理。虛火多由陰虛陽亢引起,表現為潮熱盜汗、咽干口燥、五心煩熱等癥狀。
陰虛火旺是虛火的常見證型,可能與長期熬夜、過度勞累等生活方式有關,也可能與慢性消耗性疾病相關。這類體質人群通常伴隨舌紅少苔、脈細數等體征。中醫治療以滋陰降火為主,知柏地黃丸在滋補腎陰基礎上加入黃柏清熱,對下焦虛火效果顯著;六味地黃丸側重肝腎陰虛調理;大補陰丸則擅長清退骨蒸潮熱。
生活調理方面可食用銀耳羹、百合粥等滋陰食材,避免辛辣燥熱食物。午后低熱明顯者可飲用西洋參麥冬茶,夜間盜汗嚴重者建議用浮小麥煮水代茶飲。保持規律作息尤為重要,晚間11點前入睡有助于陰液修復。
虛火持續兩周以上或出現咯血、消瘦等嚴重癥狀時,需排除結核、甲亢等器質性疾病。中藥調理需根據舌脈變化調整用藥,不建議自行長期服用清熱類藥物。更年期女性虛火癥狀明顯者,可配合針灸太溪、三陰交等穴位輔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