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慢性蕁麻疹的效果因人而異,部分患者通過辨證施治可獲得顯著緩解。中醫治療主要通過調和氣血、祛風除濕等途徑改善癥狀,常用方法包括消風散、玉屏風散等方劑加減,配合針灸、拔罐等外治法。
慢性蕁麻疹屬于中醫癮疹范疇,多因稟賦不耐、衛外不固導致風邪侵襲。中醫治療強調個體化方案,對風熱型患者常用消風散清熱疏風,方中荊芥、防風等藥物可緩解皮膚瘙癢和風團;血虛風燥型則選用當歸飲子養血潤燥,改善皮膚干燥脫屑。部分反復發作患者通過持續調理體質,可降低復發概率。
對于濕熱蘊結型患者,中醫可能采用龍膽瀉肝湯清利濕熱,但需注意苦寒藥物長期使用可能損傷脾胃。部分合并自身免疫異常的頑固性病例,單純中醫治療可能難以完全控制癥狀,需結合抗組胺藥物聯合干預。中藥起效相對緩慢,通常需要連續用藥一段時間才能評估療效。
慢性蕁麻疹患者日常應避免辛辣刺激飲食,注意記錄誘發因素如食物、冷熱刺激等。保持規律作息有助于改善體質,建議穿著寬松棉質衣物減少摩擦。中醫治療期間需定期復診調整方劑,急性發作期間可配合冷敷緩解瘙癢,避免搔抓導致皮膚繼發感染。若出現喉頭水腫等嚴重過敏反應,應立即就醫采取西醫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