嗓子里出現疙瘩可能由慢性咽炎、扁桃體結石、咽喉部囊腫、反流性咽喉炎或早期喉部腫瘤引起,常見表現為異物感、吞咽不適或局部隆起。
1、慢性咽炎:
長期咽喉黏膜炎癥刺激可導致淋巴濾泡增生,形成顆粒狀隆起。常見于吸煙、用嗓過度或粉塵刺激人群,伴隨咽干咽癢癥狀。治療需減少刺激因素,使用清咽利喉藥物如甘桔冰梅片,必要時進行霧化治療。
2、扁桃體結石:
扁桃體隱窩內脫落上皮和細菌堆積鈣化形成硬結,可能引發口臭和異物感。常見于慢性扁桃體炎患者,可通過專業器械取出結石,反復發作者需考慮扁桃體切除術。
3、咽喉部囊腫:
黏液腺導管阻塞形成的潴留性囊腫,多呈半透明小泡狀。可能與先天發育異常或慢性炎癥有關,較大囊腫引起吞咽梗阻感時需手術切除,術后需病理檢查排除其他病變。
4、反流性咽喉炎:
胃酸反流刺激咽喉黏膜導致淋巴組織增生,常伴燒心感和聲嘶。夜間平臥時癥狀加重,需聯合抑酸藥物如奧美拉唑和生活方式調整治療。
5、喉部新生物:
持續增長的疙瘩需警惕乳頭狀瘤等良性腫瘤或惡性病變,伴隨聲音嘶啞或痰中帶血應盡快喉鏡檢查。早期發現可通過支撐喉鏡下微創手術處理,晚期需綜合治療。
日常建議保持口腔清潔,每日淡鹽水漱口3次;避免辛辣刺激飲食,增加白蘿卜、梨子等潤喉食物攝入;室內濕度維持在50%-60%,戒煙限酒;用嗓人群注意聲休,每小時飲水200毫升。若疙瘩持續增大超過2周、伴隨疼痛或出血,需立即耳鼻喉科就診排除嚴重病變。咽喉不適期間可練習腹式呼吸減少喉部壓力,避免用力清嗓加重黏膜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