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頭痛可通過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氟桂利嗪等藥物緩解,通常由睡眠不足、頸椎病、偏頭痛、貧血、高血壓等原因引起。
1、非甾體抗炎藥:
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適用于輕中度頭痛,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減輕炎癥反應和疼痛。這類藥物對緊張性頭痛或感冒引起的頭痛效果較好,但需避免空腹服用以防胃腸道刺激。

2、鈣通道阻滯劑:
氟桂利嗪可改善前庭系統微循環,適用于眩暈伴頭痛的情況。該藥物能緩解血管痙攣性頭痛,常見副作用包括嗜睡和體重增加,連續使用不宜超過3個月。
3、抗偏頭痛藥物:
佐米曲普坦和利扎曲普坦針對偏頭痛急性發作,通過收縮擴張的腦血管發揮作用。用藥后可能出現胸部壓迫感或嗜睡,24小時內重復使用需間隔至少2小時。

4、促代謝類藥物:
甲鈷胺和銀杏葉提取物適用于腦供血不足引起的頭暈頭痛。這類藥物能促進神經細胞代謝,改善腦部微循環,通常需要連續服用2-4周才顯效。
5、降壓藥物:
氨氯地平和厄貝沙坦適用于高血壓繼發的頭痛,可能與腦血管壓力變化有關。患者通常伴隨耳鳴和視物模糊,血壓控制后癥狀多可緩解。

日常可增加核桃、深海魚等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配合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改善血液循環。長期反復頭痛或伴隨嘔吐、意識障礙時需及時神經內科就診,避免自行調整藥物劑量。保持規律作息和枕頭高度適宜對頸椎源性頭痛有預防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