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縫出現腐臭味通常由食物殘渣滯留、牙周疾病或齲齒引起。常見原因包括牙菌斑堆積、牙齦炎、鄰面齲等,可通過口腔清潔改善或醫療干預解決。
食物殘渣滯留是腐臭味的直接誘因。牙齒鄰間隙容易嵌塞肉類纖維、蔬菜粗纖維等有機物,經細菌分解產生硫化物。建議使用牙線或沖牙器每日清潔,配合含氯己定的漱口水減少菌群。
牙菌斑生物膜形成會加重異味。未及時清除的軟垢會鈣化成牙結石,滋生厭氧菌釋放腐敗氣味。超聲波洗牙能有效清除齦上結石,每年1-2次專業潔治可預防菌斑堆積。
牙齦炎患者常伴有縫間腐臭。紅腫的齦乳頭易出血并滲出炎性分泌物,與細菌代謝物混合產生特征性口臭。除基礎潔治外,可短期使用甲硝唑含漱液控制感染。
鄰面齲導致的窩洞會藏匿腐質。后牙鄰接面齲壞形成隱蔽空腔,食物殘渣發酵產生酸腐味。需要去腐后使用玻璃離子水門汀或復合樹脂進行充填修復,嚴重者需嵌體修復。
重度牙周炎可能出現膿性分泌物。當牙周袋深度超過5毫米時,袋內厭氧菌會產生腐敗性口臭,伴隨牙齒松動。需進行齦下刮治配合派麗奧軟膏等局部給藥,必要時行翻瓣手術。
長期口臭建議檢查阻生智齒。部分萌出的智齒與鄰牙形成盲袋,易積存食物殘渣引發冠周炎。口腔全景片能明確阻生情況,早期拔除可預防反復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