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趾甲變色可能與真菌感染、外傷、銀屑病、糖尿病、黑色素瘤等因素有關。腳趾甲變色通常表現為顏色發黃、發黑、發白或發綠,可能伴隨甲板增厚、變形或脫落等癥狀。
1、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是腳趾甲變色的常見原因,主要由皮膚癬菌侵入甲板導致。患者甲板可能出現黃色、棕色或白色斑點,甲板增厚且質地變脆。真菌感染多與長期穿不透氣鞋襪、足部潮濕有關。治療可遵醫囑使用鹽酸阿莫羅芬搽劑、環吡酮胺乳膏、伊曲康唑膠囊等抗真菌藥物。
2、外傷
腳趾受到擠壓或撞擊可能導致甲下出血,使趾甲呈現紫黑色。外傷引起的變色通常伴隨局部疼痛,隨著時間推移顏色可能逐漸變淡。輕微外傷無須特殊處理,嚴重血腫需就醫排除甲床損傷。日常需避免穿窄小鞋子,運動時做好足部防護。
3、銀屑病
銀屑病累及甲板時可導致甲板出現黃色或棕色凹陷點,稱為甲凹點。部分患者甲板與甲床分離形成白色區域。銀屑病甲改變多伴隨皮膚紅斑鱗屑,治療需控制原發病,可遵醫囑使用卡泊三醇軟膏、他克莫司軟膏等局部用藥。
4、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現黃甲綜合征,表現為趾甲增厚呈黃色。長期高血糖可導致末梢循環障礙和神經損傷,增加真菌感染概率。控制血糖是關鍵,同時需定期檢查足部,預防糖尿病足發生。出現甲改變應及時就醫評估感染風險。
5、黑色素瘤
甲下黑色素瘤表現為甲板出現黑色縱行條紋,可能逐漸增寬。這種變色通常單側發生,邊界模糊且顏色不均勻。黑色素瘤屬于皮膚惡性腫瘤,需盡早就醫進行病理檢查。確診后可能需要手術切除,必要時配合放化療。
日常應注意保持足部清潔干燥,選擇透氣性好的鞋襪。避免與他人共用指甲剪等工具,防止交叉感染。定期修剪趾甲時不要過短,防止甲溝炎。如發現趾甲變色持續不消退、快速進展或伴隨疼痛腫脹,應及時到皮膚科或內分泌科就診。糖尿病患者需每季度進行足部檢查,早期發現并處理甲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