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傷性白內障主要由眼球機械性損傷、化學性灼傷、輻射性損傷、電擊性損傷及爆炸沖擊波損傷等因素引起。
機械性損傷是最常見原因,包括眼球穿透傷、鈍挫傷或手術創傷。晶狀體囊膜破裂導致房水滲入,使晶狀體纖維腫脹混濁。此類損傷可能伴隨虹膜粘連或繼發性青光眼。
化學性灼傷多見于強酸、強堿等腐蝕性物質接觸眼球。堿性物質可破壞晶狀體蛋白結構,酸性物質則易導致晶狀體前囊凝固性壞死。患者常合并角膜混濁及結膜瘢痕化。
輻射性損傷包括電離輻射如X線和非電離輻射紫外線、紅外線。晶狀體上皮細胞對輻射敏感,長期暴露可能引發后囊下混濁,多見于電焊工或放射科醫務人員。
電擊性損傷由高壓電流通過眼球所致,電流熱效應使晶狀體蛋白變性。此類患者可能同時存在視網膜灼傷或視神經病變。
爆炸沖擊波損傷多見于戰場或工業事故,沖擊波震蕩導致晶狀體懸韌帶斷裂或囊膜微裂。部分患者會并發玻璃體出血或視網膜脫離。
外傷性白內障的治療需根據損傷類型及程度選擇方案。輕度混濁可觀察隨訪,明顯影響視力時需行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若合并眼內炎癥或青光眼,需優先控制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