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功能異常主要表現為出血傾向或血栓形成,具體癥狀與凝血機制障礙類型相關。常見癥狀包括皮膚黏膜出血如瘀斑、鼻衄、關節腔或肌肉血腫、傷口滲血不止,嚴重者可出現內臟出血或腦出血。
皮膚黏膜出血是早期典型表現。輕微碰撞后出現不明原因瘀斑,牙齦出血或鼻腔反復出血較為常見。部分患者可能伴有月經過多或消化道隱性出血,表現為黑便或嘔血。
關節腔積血多見于凝血因子缺乏患者。膝關節、踝關節等負重關節反復出血可導致關節腫脹、活動受限,長期可能引發關節畸形。肌肉深部血腫可表現為局部疼痛性包塊,伴隨皮膚溫度升高。
手術或創傷后異常出血是進展期表現。小傷口滲血時間超過20分鐘,拔牙后出血不止,術后切口滲血或引流液異常增多需警惕凝血功能障礙。部分患者可能同時出現血尿或咯血。
血栓形成癥狀多與抗凝蛋白缺乏相關。下肢深靜脈血栓表現為單側肢體腫脹疼痛,肺栓塞可出現突發胸痛、呼吸困難。動脈血栓可能導致心肌梗死或腦梗死,需緊急醫療干預。
凝血功能異常可能由遺傳性血友病、維生素K缺乏、肝硬化或抗凝藥物使用引起。建議出現反復出血或血栓癥狀時及時就醫,通過凝血四項、血小板功能等檢查明確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