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進行X線檢查時需注意防護措施、檢查必要性、配合度管理、特殊部位保護及檢查后觀察。主要有防護用具使用、臨床指征評估、心理安撫準備、性腺及甲狀腺重點防護、輻射暴露后追蹤等關鍵環節。
1、防護用具使用
必須為兒童配備鉛圍裙、鉛頸套等專業防護裝備,非檢查部位尤其是性腺和甲狀腺需完全覆蓋。醫療機構應采用兒童專用防護器具,確保尺寸貼合且覆蓋范圍達標。對于嬰幼兒可選用含鉛橡膠墊進行全身防護,減少散射輻射影響。
2、臨床指征評估
醫生需嚴格遵循ALARA原則合理最低劑量,通過病史采集和體格檢查確認X線檢查的必要性。優先考慮超聲、MRI等無輻射替代方案,對重復檢查需記錄累積輻射劑量。急診情況下也需權衡診斷價值與潛在風險。
3、心理安撫準備
檢查前使用玩具模型演示流程,消除兒童恐懼心理。家長可全程陪同但需穿戴防護裝備,3歲以下幼兒可采用哺乳或安撫奶嘴保持鎮靜。技術人員應使用兒童易懂的語言指導體位配合,必要時使用固定裝置縮短檢查時間。
4、特殊部位防護
甲狀腺區域必須用0.5mm鉛當量護具覆蓋,性腺防護需根據檢查部位靈活調整。頭顱檢查時注意保護晶狀體,脊柱攝影時屏蔽乳腺組織。數字化攝影系統應啟用兒童劑量模式,自動曝光控制需根據體型參數優化。
5、輻射暴露追蹤
建立兒童放射檢查檔案,記錄每次檢查的劑量參數和防護情況。對接受多次檢查的兒童建議每半年進行血常規監測,關注淋巴細胞計數變化。醫療機構應定期校準設備,確保輻射輸出量符合兒童安全標準。
兒童X線檢查后應增加高蛋白食物如雞蛋、牛奶的攝入,促進潛在輻射損傷修復。建議檢查后24小時內多飲水加速代謝,避免劇烈運動。家長需觀察孩子有無食欲減退或皮膚紅斑等異常,定期進行生長發育評估。醫療機構應當為每例兒童檢查建立輻射劑量報告,提供后續健康咨詢。對于必須進行的系列檢查,建議間隔時間不少于3個月,并優先選擇低劑量脈沖透視等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