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癥通常由慢性腎臟病終末期腎功能衰竭引起,主要原因有腎小球腎炎、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多囊腎、梗阻性腎病等。
1、腎小球腎炎
腎小球腎炎是尿毒癥的常見病因,免疫系統異常攻擊腎小球導致炎癥反應,長期發展會使腎小球濾過功能逐漸喪失。患者可能出現血尿、蛋白尿、水腫等癥狀。治療需控制血壓和蛋白攝入,常用藥物包括纈沙坦、貝那普利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嚴重時需進行血液透析或腎移植。
2、糖尿病腎病
長期高血糖損害腎小球毛細血管,導致糖尿病腎病發展為尿毒癥。典型表現為持續蛋白尿和腎功能進行性惡化。控制血糖和血壓是關鍵,藥物可選擇胰島素、二甲雙胍等降糖藥,配合厄貝沙坦等降壓藥物延緩病情進展。
3、高血壓腎病
持續高血壓使腎小球內壓力升高,造成腎小球硬化和腎功能損害。患者常有頭痛、視力模糊等高血壓癥狀。治療需嚴格控壓,常用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鈣拮抗劑,配合低鹽飲食和規律運動。
4、多囊腎
多囊腎是遺傳性疾病,腎臟出現多個囊腫壓迫正常腎組織導致功能喪失。常見癥狀包括腰痛、血尿和高血壓。治療以控制并發癥為主,使用托伐普坦延緩囊腫增長,終末期需腎臟替代治療。
5、梗阻性腎病
尿路長期梗阻導致腎積水壓迫腎實質引發腎功能衰竭。可能由結石、腫瘤或前列腺增生引起,表現為排尿困難、腰痛。解除梗阻是治療關鍵,必要時行經皮腎造瘺或手術,配合抗生素預防感染。
預防尿毒癥需定期檢查腎功能,控制基礎疾病如糖尿病和高血壓。保持低鹽低蛋白飲食,限制高磷高鉀食物攝入。適度運動增強體質,避免使用腎毒性藥物。出現乏力、食欲減退等早期癥狀應及時就醫,早期干預可延緩腎功能惡化。尿毒癥患者需嚴格遵醫囑進行治療和隨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