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體瘙癢可能由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細菌性陰道病、接觸性皮炎、陰虱病或糖尿病等疾病引起。瘙癢程度從輕微不適到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不等,需根據具體病因采取針對性處理。
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是最常見的真菌感染,典型表現為白色豆腐渣樣分泌物伴劇烈瘙癢。可能與長期使用抗生素、妊娠或免疫力低下有關。治療需采用抗真菌藥物如克霉唑栓、硝酸咪康唑栓,同時保持外陰干燥清潔。
細菌性陰道病由陰道菌群失衡導致,常出現灰白色魚腥味分泌物。過度沖洗陰道或頻繁更換性伴侶可能誘發。甲硝唑栓、克林霉素軟膏等藥物可有效改善癥狀,需避免穿緊身化纖內褲。
接觸性皮炎屬于過敏反應,表現為瘙癢性紅斑或丘疹。衛生巾、洗滌劑或避孕套中的化學物質是常見致敏原。消除致敏源后,局部涂抹氫化可的松軟膏可緩解癥狀,必要時需口服抗組胺藥。
陰虱病通過性接觸傳播,夜間瘙癢尤為明顯,可見灰藍色斑點或肉眼可見的虱體。剃除陰毛并煮沸消毒貼身衣物是基礎處理,林旦乳膏、撲滅司林溶液能殺滅寄生蟲。
糖尿病患者因尿糖刺激和神經病變易出現頑固性外陰瘙癢。需通過血糖監測和降糖藥物控制原發病,局部使用止癢劑如爐甘石洗劑輔助緩解。
持續超過一周的瘙癢、伴隨異常分泌物或皮膚破損時,應及時就醫排查HPV感染、硬化性苔蘚等疾病。日常需注意選擇棉質透氣內衣,避免過度清潔和使用香皂刺激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