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病的癥狀主要表現為胸背部疼痛、活動受限、神經壓迫癥狀等,具體可分為早期不適、進展期功能障礙和嚴重并發癥三個階段。
1、胸背部疼痛:
早期典型癥狀為胸椎區域鈍痛或酸痛,久坐、久站或勞累后加重,休息可緩解。疼痛可能向肋間放射,形成束帶樣痛感。部分患者晨起時出現背部僵硬,活動后減輕,這與胸椎小關節紊亂或肌肉勞損相關。
2、活動受限:
胸椎活動度下降是進展期主要表現,患者轉身、彎腰時疼痛加劇,嚴重時影響深呼吸。胸椎生理曲度異常如駝背畸形會導致椎間關節退變加速,可能伴隨關節彈響或摩擦感。
3、神經根癥狀:
胸椎間盤突出或骨贅壓迫神經根時,可產生沿肋間神經分布的放射性疼痛,表現為胸前區、側胸壁刺痛或灼燒感。部分患者出現皮膚感覺異常,如蟻走感或麻木,咳嗽、打噴嚏時癥狀加重。
4、內臟牽涉痛:
上胸椎病變可能引發類似心絞痛的胸前區悶痛,中下胸椎問題易被誤診為膽囊炎或胃痛。這種牽涉痛源于脊神經與內臟神經的傳導通路交叉,但無器質性內臟病變。
5、脊髓壓迫征:
嚴重胸椎管狹窄或占位性病變可能導致下肢無力、步態不穩、大小便功能障礙等脊髓壓迫癥狀。這種情況屬于急癥,需立即干預以避免不可逆神經損傷。
胸椎病患者日常應避免長時間保持固定姿勢,建議每1小時起身活動并進行胸椎伸展練習。游泳、瑜伽等低沖擊運動有助于增強背部肌肉力量,睡眠時選擇中等硬度床墊。飲食需保證鈣質和維生素D攝入,如牛奶、深綠色蔬菜等,肥胖者需控制體重減輕脊柱負荷。若出現進行性加重的麻木、肌力下降或二便異常,需立即就診排除嚴重脊髓壓迫。